当战斗陷入最紧张、最危急的时刻,指挥员手中几乎没有可用的兵力时,如何应对局势的突变,成为了当时最为严峻的考验。这无疑是每一位指挥员都不愿面对的困境。然而,历史中的很多战斗却常常让指挥员猝不及防,进入这种看似绝望的境地。
在我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孟良崮战役中,开国少将廖政国就曾亲身经历过这样的险境。1947年5月,华东野战军在陈毅、粟裕的指挥下,集结兵力,在孟良崮外围进行战略部署,成功将国民党名将张灵甫指挥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包围。双方形成了一个典型的“包饺子”式包围圈。
蒋介石显然不愿意失去这支忠诚的嫡系部队,随即派出10个整编师企图进行反包围,企图通过反攻将华东野战军的主力一举消灭。这时,华东野战军各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。一纵一师在廖政国的指挥下,肩负着守卫60多公里宽阵地的艰巨任务,阻止敌人增援的第二十五师和六十五师赶来,为华野主力能够成功歼灭整编第七十四师争取宝贵时间。
战斗进行至5月16日,张灵甫的部队被围困在绝境时,局势再次发生了剧变。国民党名将黄百韬带领装备精良、战力强大的第二十五师,在蒋介石的命令下,开始猛烈进攻华东野战军一纵一师的阵地。从中午到下午四点多,华东野战军设在交界墩、三山店、界牌等地的防线相继被突破,部队损失惨重,士气受到严重打击。
展开剩余71%敌人随后将压力集中在天马山主阵地上,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猛烈进攻,敌军迅速突破了防线,并开始逼近天马山山腰。此时,天马山的防线岌岌可危!若失守,黄百韬的第二十五师将与已经被包围的第七十四师形成合围,华东野战军精心构建的包围圈将瞬间崩溃,整个战役的胜利也可能随之破灭。
廖政国深知天马山对于战役的至关重要性,心中清楚,如果丢失了这道防线,整个战局将迅速逆转。无论付出多大代价,他都不能让天马山失守!此时,他发现守卫阵地的部队已经所剩无几,只能将唯一可用的最后一个连投入战斗。
然而,黄百韬并未放缓攻势,继续派出两个营兵力增援,企图彻底击溃我军的防线。此时,我军在兵力和火力上已不再占优,形势愈加严峻。廖政国焦急万分,紧紧盯着望远镜,不敢松懈。随着敌军步步逼近,天马山的失守似乎已成定局。
在这一紧要关头,廖政国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:天马山绝不能丢!如果真无法守住,我就亲自带着几名警卫员和作战参谋前去增援,哪怕拼光全师,也绝不让黄百韬夺走天马山!然而,就在廖政国为破解困局焦头烂额时,突然从望远镜中看到一支部队正沿着后方山沟,向东推进。
他立刻放下望远镜,匆忙跑出指挥所拦住了这支部队。经过询问,他得知这支部队正是华东野战军四纵十师二十八团二营,原本准备参与孟良崮的攻坚任务。廖政国毫不犹豫地下令:“你们不要去孟良崮了,立刻掉头增援天马山!我命令你们马上赶到!”
营长虽然早已听闻廖政国的英雄事迹,心中对他充满钦佩,但此刻听到这一命令,还是有些意外。他稍微犹豫,回应道:“廖师长,我们也有紧急任务,必须按计划赶到孟良崮。”
廖政国语气坚定地说:“我理解你们的任务,但现在天马山随时可能失守,一旦天马山被敌占,我们整个战役就会彻底失败!形势非常危急,你们必须服从我的指挥,任何后果我来承担!”
虽然四纵的部队隶属于其他指挥系统,廖政国作为一纵的师长并无权调动他们,但在这种关键时刻,他没有时间顾及这些程序,而是采取灵活的应对策略,强行调动了该营前去增援天马山。
幸运的是,营长并没有拘泥于传统,而是因为对廖政国的钦佩与信任,在了解情况后,迅速决定服从指令,带领全营奔赴天马山。这个决定恰逢其时,及时赶到,与山上的守军形成了前后夹击的态势。经过激烈战斗,终于成功将黄百韬的部队击退,保住了天马山的阵地。
这一战术转折直接摧毁了整编第七十四师的反扑计划,也彻底打破了敌军翻盘的希望。最终,华东野战军成功歼灭了整编第七十四师及第八十三师的一个团,共歼敌军三万余人,取得了一场历史性胜利。
发布于:天津市在线配资交易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