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林人都去哪了?这问题就像问东北菜馆为啥开遍全国——你瞅瞅全国哪个城市没有一帮唠嗑的东北老铁?不过数据摆在那儿,吉林人外迁确实有讲究。根据最新统计,去年全省跑了22万多人,八成以上扎堆去了黑龙江、辽宁、河北这些邻省,北京、山东也分走一杯羹。南方省份虽然看着光鲜,但真跑去江浙、广东的连两成都不到。这事儿说到底,还是钱、家、气候三件事拧巴在一起闹的。
要说最扎心的,还得是隔壁老铁们。辽宁沈阳、大连这两座东北顶流城市,就像东北版"北上广深",长春一汽出来的技术员、吉林石化下岗的师傅,十有八九都往这儿跑。为啥?大连冬天没长春那么邪乎,大连港的活计还能捎带捎海鲜生意。更狠的是,沈阳铁西区那些老厂房改造的产业园,工资比长春同岗位能多塞进去两三千,搁谁谁不心动?
河北和北京这波操作更耐人寻味。河北廊坊的家具厂、香河的家具城,愣是吸走了吉林不少木匠师傅。北京朝阳区那些开东北菜馆的老板,后厨剁酸菜的大工,十个里有八个是吉林老乡。这就像东北人闯关东的现代版——河北离得近,北京机会多,跑过去还能保留点大碴子味儿。
最让人挠头的就是黑龙江。按说吉林气候比那疙瘩强多了,可去年硬是有18万人往北跑。后来才打听明白,黑龙江有些地界招工管饭还包住,像七台河的煤矿、黑河的边境贸易公司,管吃住这点就够诱人。更别说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,每年冬天能从吉林拽走几十个搞冰雕的师傅,干仨月顶老家半年工资。
南方省份为啥捞不着好处?广东那旮旯虽然有钱,可吉林人过去干啥?电子厂流水线不要东北口音?杭州电商公司嫌东北人不会直播带货?更扎心的是,吉林农大毕业的种地能手,到了江苏连大棚都进不去——人家搞的是无土栽培,吉林人还寻思着种苞米呢。这差距就像智能手机和诺基亚,看着都是手机,实际隔着代呢。
不过要说吉林人真没想法也不对。长春搞汽车厂的老师傅,现在往合肥新能源汽车厂跑的越来越多。为啥?人家给开价高不说,还能接触自动驾驶技术。长春某高校计算机系的毕业生,留在本地的不足五分之一,全往深圳、杭州这些地方扎堆。这就跟候鸟似的,哪儿暖和往哪儿飞。
最惨的还是那些小地方。吉林市下面那些县城,年轻姑娘全往山东嫁,小伙子要么去河北包工程,要么去北京当保安。村里剩下的全是老头老太太,开春种地都凑不齐人。有回跟延吉出租车司机唠嗑,他说现在接活最怕遇上东北口音的乘客——十有八九是要去山东看亲戚,或者去深圳面试。
不过话又说回来,这人口流动就像大江大河,单靠堵是堵不住的。吉林现在搞冰雪旅游、搞人参深加工,好歹留住点年轻人。长春电影制片厂最近招了不少特效师,工资开得比沈阳还高。长春新区那帮搞无人机的,把农安县的种粮大户都整不会了——无人机洒农药这事儿,以前想都不敢想。
说到底,人往高处走是天性。吉林人往外跑不是因为不爱家乡,而是想给下一代挣个更好的前程。就像长春老烧烤店老板说的:"闺女在深圳搞芯片研发,一个月挣得比我开烧烤店十年都多,我高兴还来不及呢!"这话糙理不糙,谁不想让自家娃过得更好?
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
参考网址:
今日头条《山东42万人撤离,吉林也流失22万人!那些离开的人,去哪发展了?》
今日头条《落寞:吉林省流出人口中,去辽宁的最多》
今日头条《吉林省2024年人口数据分析及影响》
今日头条《人都走光了,如何振兴东北?》
在线配资交易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